2010年3月29日 星期一

太極整體與楊家秘傳太極拳

太極整體是個人在多年中醫整復學習和臨床基礎及練習楊家秘傳太極拳後,所體悟的新方式;其主要特點是運用太極拳運動特有的內勁,應用在處理人體各種肌肉,脊柱,神經障礙性問題。與傳統方式相較,最大的差異在於施術者不但可以避免職業傷害,還可以在操作過程中促進自已本身的健康狀態,達成已利利人的效果,即使個案的體形較為壯碩,也可以輕鬆處理。其次在於進行療程中的勁力吞吐,不同於一般整復按摩的操作觀念與模式,完全不採用在局部肌肉的搓揉捏抓的主要方法,而改為重點部位的聽勁,化勁及發勁。使受傷沾黏腫脹的組織受到最小的打擾,得到最大程度的舒緩效果,完全可以在操作過程中體驗出,從僵硬至綿柔的結果。

個人學習太極拳原從楊氏老架一百零八式學起,老架拳路要求較為開展,老師對腰腿要求較為嚴格,練習時,常為腰膝酸痛所苦,學習結束後,漸漸疏於練習。後因從事中醫整復工作,苦思如何突破固有瓶頸,受到松田隆治先生所著之漫畫”拳兒”啟發,認知關鍵還是在於太極拳,後托人引介,有幸受教於楊家秘傳太極拳傳承之施森田,林明頤教練及林景泰理事長,數月之後,逐漸理悟出楊家秘傳拳架的特色,尤其講究重心在後,前虛後實,上下蓄勁發勁的特有方式,使得發勁的過程可以縮短到寸步之間,這種小架應用方式,在整復臨床上產生極大的價值。

由於太極拳的精華表現在全身一體,使勁力由腳掌膝脛,至腰腿背脊,再傳於上半身肩肘,使得發力的肌肉群從傳統方式局部用力改為全身鬆柔發勁,操作者的負擔大為減少,在整復個案同時,自身也得到練習太極拳的好處,實為益人益已,相得益彰。因為這整個操作方式不同於傳統推拿按摩,個人暫且將此方法命名為太極整體。(意即用太極拳特有的發勁方式整復身體。)

若要體會出太極整體的精華之處,首要之務就是了解太極拳的內含及應用法門。太極拳是我國先哲根據易理演化,以太極為中心,納八卦五行之理法於拳術步法之中,剛柔並濟,動靜雙修,由技入道的一種武術。既是武術,本來是用於博鬥對打的技能,而太極整體術其實是太極拳的另一種應用方式,只是對象由移動中的對手,變成平躺在床上的個案,對象由動態轉為靜態。試想太極拳都可以四兩撥千斤的方式搞定迅速移動的對手,那處理平臥在床的個案,不是更可以不加費力嗎?事實上,確實如此,不過要加上許多創意才行。記得研創之初,我向我的太極拳教練請益轉換之法,剛開始我的教練認為風馬牛不相及,不至可否。尤其太極拳的化勁,聽勁及發勁都是建立在互相推手之中,何以能運用在不動的人身上?最後,我想到讓不動的人變成動的狀態,問題就解決了。

太極拳拳架套路中,有掤,履,擠,按,採,裂,肘,靠八法及許多已完成的拳招,如攬雀尾,手揮琵琶等固有運用方法,原本用於技擊運用,經個人推敲用於整復臨床,效果令人驚異,更合乎人體工學,對於各種肢體障礙及酸麻痛症有著良有的功效。目前個人大致完成八法的臨床運用。試以”掤”發勁舉例說明如下:

請參考王延年大師所著楊家秘傳太極拳圖解(第146頁)中(以右轉身掤手為例)動作說明如下:

左腳不動,身經右方向後轉,兩腿下坐,重心仍在左腿,同時右手半抱與心平,掌心向內,左手距離右腕5至10公分。右腳前踏半步,腳跟著地,左腿蹬直,右腳尖落地,腳跟提起,雙手乘勢向前掤出與腋平。

而在臨床應用中是以掤手開始的身法,兩腿下坐重心在左腿,右手肘置於個案身體目標部位,微微下按,接著以腰部帶動身體微向右轉,從後腿慢慢蹬直,傳達勁力至手肘,同時身形肩腰向側煩出,配合手叉,往下發勁掤出,力道由輕而重,作用於強直的緊張肌肉郡。

在蹬直的後腿發勁中,身體慢慢微旋,手肘微微輾動肌肉,以聽勁感受個案肌肉由緊蹦至放鬆,若肌肉仍然硬抗則轉化手肘接觸面,以旋轉或抖動摧動氣機,使肌肉深層放鬆。以上是掤手發勁的臨床應用,不足之處,尚祈各位先進同道參考指正。限於篇幅及文字敘述,其他各應用方式待有機會再和各位先進同道說明。

因為整個太極整體的操作都建立在以太極拳身法步法為中心,尤其講究”整勁”,能夠達成最有效率及人體工學操作的關鍵也築基於此,所以學習太極整體的重點就是在如何完成自身的”整勁”;我曾經試著教導以往的學生,直接由模倣我的身形步法學習在個案身上發出”整勁”,結果完成不是那回事,外形相似而內勁完全沒有,只有死勁。最後,我改用先教好拳架,讓學生身體習慣同步發勁的方式,再試驗就非常成功,因此,我現在的教學方式,會先強調由習練拳架開始,這個過程就是基本功,在基本功的建立上,開始或許不是那麼有趣,但這是成功的關鍵,絕對不難,每個學者,一定都能學會。同時也希望每個學者都能在學習中,產生對太極拳的興趣,習練太極拳不僅有益於體魄之鍛鍊,更有助於精神之修,既能保健強身,又能養生益壽。
個人在太極拳教練場所認識的老同學中,大都精神爽朗,少有疾病。

再者,建議學者對於人體結構有基礎的認識,了解各部位肌肉骨架神經的構造,那些部位是危險后域,那些部位是治療區域。最後認知每個拳架應用動作的含義,拳架發勁後對組識結構的影響,如何聽勁,整勁到完整的發勁等等。

太極拳自古以來在養生及技擊上的價值普遍為社會大眾所肯定;每日清晨各地公園中不論中外,常可見到愛好者練習太極拳架,互相推手的身影,多數愛好者據觀察多為退休人員。可惜一般人士受限於忙碌的現代社會生活,養生及技擊的需有限下,很難參與太極拳運動。假若太極拳學者,也能應用於一般常見簡單運動傷害及酸痛處理;如此家中一人學習,全家受益,也可節省日漸拮據的健保資源。而學習太極拳又有新的動力及需求,那麼,推廣太極拳運動更加方便,實質受惠者也會更為增加了。